沉没的宫殿:伊斯坦布尔古代蓄水池指南
伊斯坦布尔,这座横跨两大洲的城市,是一座历史宝库,每个角落都低声诉说着帝国昔日的传奇。虽然地表雄伟的清真寺、富丽堂皇的宫殿和熙熙攘攘的集市举世闻名,但在城市街道之下却隐藏着一个隐秘的世界。这个由古代蓄水池组成的地下世界,展现了拜占庭皇帝的工程造诣和战略远见。
这些宏伟的地下水库,通常被称为“沉没的宫殿”,并非仅仅是储水箱;它们是几个世纪以来默默服务于这座城市的建筑奇迹。本指南将带您深入探索伊斯坦布尔最著名、最神秘的蓄水池,探索它们的历史、建筑风格以及在潮湿巨大的室内回荡的传说。
君士坦丁堡的命脉:为何有如此多的蓄水池?
在深入探索这些奇观之前,务必先了解君士坦丁堡——这座辉煌的拜占庭帝国都城——为何需要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蓄水系统。君士坦丁堡位于半岛的战略要地,缺乏重要的淡水河流。其主要水源来自色雷斯腹地的泉水和河流,通过复杂的渡槽系统,尤其是瓦伦斯渡槽,将水引入城中。
然而,这种对外部水源的依赖使这座城市变得脆弱。在漫长的历史中,君士坦丁堡频繁遭到围攻,敌军经常以渡槽为目标,切断城市供水。为了保障数十万居民的生存,拜占庭人在城内建造了数百个蓄水池。
这些地下水库储存着渡槽带来的水,形成庞大而稳定的水源,足以维持民众度过长期干旱或战乱时期。从为宫殿和浴室供水的大型公共蓄水池,到隐藏在修道院和住宅地下的小型私人蓄水池,这个网络是这座城市的生命线。
地下水宫殿:美杜莎的沉没宫殿
伊斯坦布尔所有地下水宫殿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地下水宫殿,土耳其语中称之为Yerebatan Sarnıcı,意为“沉没的地下水宫”或“沉没的宫殿”。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奇观距离圣索菲亚大教堂仅一箭之遥,是每位到访伊斯坦布尔的游客必看的景点。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的宏伟工程
地下水宫始建于公元6世纪,即伟大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约公元532年。它建在一座宏伟的教堂遗址上,地下水宫也因此得名。历史文献记载,参与建造地下水宫的奴隶多达7000人,令人震惊。这座巨大的水库旨在为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及其周围的皇家建筑供水。
街道之下的建筑瑰宝
顺着石阶缓缓而下,进入地下水宫,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其规模之宏大和神秘的氛围令人叹为观止。
- 浩瀚无垠:蓄水池占地面积约 9,800 平方米(105,000 平方英尺),可容纳高达 80,000 立方米(2,800,000 立方英尺)的水。
- 柱林: 屋顶由 336 根大理石柱支撑,每根柱子高 9 米(30 英尺)。这些柱子排列成 12 排,每排 28 根,在浅浅的水中倒映出层层递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令人着迷的视觉效果。
- 循环再造的宏伟: 这些柱子是拜占庭式智慧的典范。它们是从帝国各地各种古老的建筑和寺庙中抢救出来的,形成了各种风格,主要是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
神秘的美杜莎头像
在蓄水池的西北端,是它最著名、最神秘的标志:两尊巨大的大理石美杜莎头像。一个侧放,另一个倒置,分别位于两根柱子的底部。这些宏伟的罗马时代雕刻的确切来源已不可考,其位置也仍是一个谜。
一种理论认为,它们被放置在那里是为了抵消美杜莎令人石化的凝视的力量。另一种更实际的解释是,它们的尺寸恰好适合用作柱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它们都为原本就充满魔力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神话色彩。
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后,蓄水池一度继续为托普卡帕宫供水,但最终……地下水宫殿曾一度荒废,直到16世纪中叶才被法国学者彼得·吉利乌斯重新发现。如今,经过大规模修复,地下水宫殿已成为伊斯坦布尔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高架木质步道、别具一格的灯光以及潺潺的流水声,营造出令人难忘的体验。
狄奥多西地下水宫殿:光与历史的交响曲
狄奥多西地下水宫殿在土耳其语中被称为“Şerefiye Sarnıcı”,是拜占庭工程的又一瑰宝。虽然规模比地下水宫殿小,但其优雅的建筑风格和现代的装潢使其成为一处独特而迷人的景点。
狄奥多西二世的遗产
这座地下水宫由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于公元428年至443年间建造,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地下水宫早了近一个世纪。它是城市供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收来自瓦伦斯渡槽的供水。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隐藏在街道地下,直到21世纪经过精心修复后才被重新发现并向公众开放。
优雅的设计与现代艺术
狄奥多西地下水宫的尺寸约为45 x 25米(148 x 82英尺),由32根大理石柱支撑其天花板。这些柱子及其精巧的科林斯式柱头保存完好,展现了公元五世纪的精湛工艺。
狄奥多西蓄水池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历史与科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目前是一个文化场所,举办艺术展览和音乐会。其主要亮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360度投影秀,将迷人的影像照亮古老的柱子和拱顶,讲述着水的历史以及伊斯坦布尔的历史。这种创新的方式让游客能够以动态和沉浸式的方式体验这座古老的建筑。
菲洛克塞诺斯地下水宫:1001根柱子的迷宫
菲洛克塞诺斯地下水宫是伊斯坦布尔第二大地下水宫,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其富有感染力的土耳其语名称“Binbirdirek Sarnıcı”,意为“拥有1001根柱子的地下水宫”。
四世纪的奇迹
菲洛克塞诺斯地下水宫建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比狄奥多西地下水宫还要古老。它由罗马元老院议员菲洛克塞诺斯下令建造,用于他附近的宫殿。虽然它的名字带有诗意的夸张——实际柱子数量为224根——但其效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独特的双层柱
宾伯迪雷克蓄水池(Binbirdirek Cistern)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柱子。224根柱子的每一根都是由两根较小的柱子叠加而成,并通过一个大理石环连接。这种设计赋予了蓄水池独特而巍峨的外观。池腔表面积为3640平方米,可容纳4万立方米的水。大部分柱子和柱头都刻有希腊石匠的标记,让人联想到建造这座建筑的工匠。
几个世纪以来,蓄水池逐渐废弃,池底被泥土填埋。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它被用作丝纺工的作坊。经过大规模的挖掘和修复,蓄水池现已向公众开放,如今已成为举办婚礼、音乐会和文化活动的热门场所,其宽敞而令人回味的空间构成了令人惊叹的背景。
努鲁奥斯曼尼耶地下水宫:清真寺地下的惊喜
伊斯坦布尔地下景观的最新发现之一是在18世纪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地下发现的地下水宫,该清真寺位于大巴扎入口附近。这一发现凸显出,在这座现代城市的地下,可能还有更多类似的古老建筑。
这座地下水宫于2013年清真寺修复工程期间被重新发现。工人们清理了地下室,清除了数吨泥土和淤泥,露出了一个至今仍在运转的宏伟集水系统。该建筑覆盖了清真寺庭院下方的一大片区域,内设画廊、小房间和一口水井。它见证了奥斯曼人先进的工程技术。他们将这套古老的供水系统融入巴洛克风格清真寺的地基中,或许是为了降低地震风险并管理地下水。努鲁奥斯曼蓄水池虽然不如拜占庭蓄水池古老,但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典范,展现了这座城市与地下水系统如何紧密联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得到维护。
探索伊斯坦布尔鲜为人知的地下水宫
除了著名的“三大地下水宫”之外,伊斯坦布尔还散布着数十座其他地下水宫,其中许多仍然隐藏或不易向公众开放。这些包括:
- 泽伊雷克地下水宫:位于全能者修道院(现为泽伊雷克清真寺)附近,这座地下水宫被认为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地下水宫之一。它展现了更原始、未经修复的过去。
- 莫修斯地下水宫:一个巨大的露天地下水宫,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地下水宫之一,位于法提赫区。如今,它已被改建为公园和教育区。
- 埃提乌斯地下水宫:另一个巨大的露天水库,现在用作体育场——卡拉古姆鲁克体育场。
这些遗址虽然游客较少,但却是伊斯坦布尔历史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拜占庭帝国为维护首都繁荣与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伊斯坦布尔地下水宫的永恒遗产
伊斯坦布尔的地下水宫不仅仅是古老的水库,更是这座城市动荡而辉煌历史的无声见证。它们代表着实用工程与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的完美融合。这些地下教堂,拥有林立的柱廊和回音缭绕的室内空间,曾为一个伟大的帝国提供着生命线,如今,它们也与这座城市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联系。参观这些沉没的宫殿是伊斯坦布尔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踏上一段深入阴冷黑暗深处的旅程,揭开这座永恒之城的真正根基。
Comment (0)